從《梁寛歸天》淺談《孫子兵法》

Spread the love

作者:曹鴻輝

《黃飛鴻傳上集:鞭風滅燭》、《黃飛鴻傳下集:火燒霸王莊》、《血戰流花橋》、《梁寛歸天》四集電影,自1949-50年公映後,黃飛鴻電影便風靡一時,直到現在,成為香港傳奇。這四集電影改編自黃飛鴻再傳弟子朱愚齋著的《黃飛鴻傳》,一氣呵成,由黃飛鴻收梁寛為徒開始,至梁寛歸天作為終結。又梁寛串連整個故事發展,以梁寛與人生事講手起,以梁寛與人比武終。最後,黃飛鴻說了一句「好勇鬥狠,必敗」作結。

 

上一代人習武,以市井之徒為多,說市井之徒在此並無貶意,因為上一代人謀生,尤其是低下階層街市小販、或碼頭工人等,面對複雜環境,多習武以為自保,或有師兄弟作照應。因為自保,性命攸關,以拳術作為武器,必有致命絕招,非到緊急關頭,是不會使出來。輩份高的多深明此理,都會盡量希望紛爭平息,不致動武,這便是武德。 

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其中這個『大』字,是複雜得令人難以完全明白和理解的意思。老子是說,我們活在這宇宙之中,有四樣東西是我們難以完全明白和理解,人就是其中一樣。人是十分複雜,很難得摸透。

 

黃飛鴻便遇上一個這樣的人。黃飛鴻在西樵同鄉會宴請的酒席上,受王貔貅奚落之辱,並無端埋下仇怨。王貔貅習武不精,卻剛愎自用,又孤陋寡聞、心胸狹窄。他敗於黃飛鴻七節鞭之下後,為求報仇雪恨,帶出與蓋天雄、白頭甫、萬人敵、萬人傑等的交手。最後梁寛與萬人傑比武,梁寛冷不提防,遭台下毒暗器所傷身亡,而萬人傑亦在大意之下中了梁寛一下虎尾腳而撒手塵寰。

 

按電影描述,可談一談四位人物:梁寛、蘇靈鳳、蘇乞兒及黃飛鴻。

 

梁寛年少氣盛,血氣方剛,見義勇為,雖有武藝高強,但閱歷不深,為人衝動,常強為出頭。無意之間得知黃飛鴻受辱,便獨自找王貔貅算帳。雖然取勝回來,但亦展開了步向死亡的序幕。梁寛有身手,外貌英偉,本來得到靈鳳的愛慕,可有一段美滿婚姻,只可惜英年早逝,令人唏噓。老子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與人比武,縱使取勝,亦只是力量的比較而已,戰勝自己好勇鬥狠的心,才算是真正的強。

 

梁寛戰勝過多仗,那又如何,最後還是遭人暗算死亡。〈孫子兵法。軍形〉說『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戰勝有功名,大眾稱讚,都是『非善之善』,就算全世界稱讚,一樣都是『非善之善』。因為開戰,雙方必有損傷,所以〈孫子兵法。謀攻〉說『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雙方都能夠得到保全,不戰而勝,才是用兵的最高原則。梁寛雖然擊敗萬人傑,但是兩敗俱傷。梁寛之死,就此辜負了師傅的教導,亦辜負了靈鳳的愛,其實靈鳳早已批評梁寛「勇有餘,智不足」,遲早會出事。

 

蘇靈鳳是蘇乞兒侄女,因家中失火之慘故而剩下一人,投靠大伯父蘇乞兒。靈鳳雖雙十年華,武功已十分到家,精通多種武藝,蘇乞兒對梁寛說,想學甚麼,叫靈鳳教他便是,可想而知。梁寛初時還不相信眼前這位弱質女流懂武功,稱奇地問一句,靈鳳只淡然回答「叫做識啦」。梁寛還不相信,過了一手才知道靈鳳武功。靈鳳深藏不露,正是老子所說『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她平素生活處事,根本不會去到動武,俗語有所謂「有諸內,形於外」,沒動武之心,是不會見之於言辭動靜,所以雖有武功,旁人是難以覺察。

 

若一般人而言,靈鳳這種做人處事態度,招致動武的機會極微,不致動武自己已立於不敗之地。〈孫子兵法。軍形〉說『古之善戰者,勝于易勝者;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不戰而勝便是易勝,『善戰者之勝』,是無求於『智名』及『勇功』,靈鳳無須表現自己如何高強、無須表彰自己的戰績,能夠自保,不戰已經是勝利。所以〈孫子兵法。謀攻〉說『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靈鳳的處事態度便是她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蘇乞兒的出場,點了梁寛穴道,要他跪在跟前,以懲戒梁寛的魯莽及見識淺薄,亦寫出蘇乞兒的功夫境界。蘇乞兒也如〈孫子兵法。軍形〉所說『古之善戰者,勝于易勝者;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內行的都知道蘇乞兒武功上乘,敬避三分,而蘇乞兒平時打扮不修邊幅,外行人都會不察,事實上,電影中除了曾經露了兩手飛鏢絕技外,未嘗見過他加入戰團。

 

蘇乞兒除深藏不露外,更在於他見識廣博及心水最清,他可以看透人心,看穿環境的能力也高強,能夠『致虛極,守靜篤』,臨危不亂。梁寛就是因為不識世界,貿然接受萬人傑的擂台挑戰,誰知便給黃飛鴻大罵闖了禍。原來萬人傑練就一套鐵布衫功夫,南北馳名,黃飛鴻也忌他三分。靈鳳正在萬分焦急之時,蘇乞兒手拍一拍「啊亭」,說「打交猶之乎飲酒,飲酒有法子,一斗不醉,十斗亦不醉,打交有法子,一場贏,十場亦都贏」。

 

他知道鐵布衫雖然厲害,亦有百密一疏,在對戰時,丹田、下陰、雙目,是會露出破綻,碰巧黃飛鴻有虎尾腳可攻丹田,蘇乞兒有撩陰手可攻下陰,靈鳳有蛇形手可取眼,於是要梁寛十日之內勤練這三種絕招。只可惜明槍易擋,暗箭難防,梁寛亦百密一疏,敗在王貔貅埋伏的毒金蟬暗器之下。蘇乞兒深藏不露,卻只能夠自保。他有他的自然之道,行為率性,自己率性,亦尊重他人率性,不能勉強,只能在明幫助梁寛一戰,未能平息紛爭,更百密一疏,估計不到有場外暗算。

 

其實梁寛在比武前已經因為患了暗病而難於應戰,黃飛鴻向萬人傑請求延期,但不獲答允。比武當日,梁寛仍然體力不支,貿然比武等如送死。於是黃飛鴻跳上擂台,並非代梁寛出戰,而是再向萬人傑求情,希望改期。萬人傑說可以,但提出一辛辣條件,要黃飛鴻除下寶芝林招牌,離開廣州。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黃飛鴻望了梁寛一眼,便毅然答應。

 

在這一刻,到底黃飛鴻是否敗下來了?到底何謂勝?何謂敗呢?

 

這是黃飛鴻的『古之善戰者,勝于易勝者;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他並沒有計較擂台上勝負之名,在眾人眼中可能是敗,而事實上是他勝了。〈孫子兵法。軍形〉說『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在這一刻,他以不戰而保存了梁寛一命,亦保存了萬人傑一命,保存了與萬人傑和解而會建立「識英雄,重英雄」的友誼,日後好相見,事實上萬人傑並非心狠手辣之人,只是受萬人敵擺而已。本來,保存了二人的性命,這是最大的勝利,可惜,若不是梁寛沉不住氣,上台應戰,亦不會暴露於暗器之下,梁寛與萬人傑都不會身亡。這便是〈孫子兵法。謀攻〉所說的『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事實上所謂戰,就是對抗,對抗的目的,不外乎一是名、二是利、三是權力欲。而戰爭就是集體對抗,為的是國家利益。在春秋時的戰爭,所謂國家利益就是諸侯的利益,沒有人民利益可言,所以才引起管仲、老子、孫子等的非戰思想,他們的用兵之道,就是以保存諸侯的利益為主導,避免戰爭,保存人民免受戰爭之禍,從而保存了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便是勝負的分野,而人民的損失,會直接影響生產力,從而使諸侯利益有損,就算戰勝,亦得不償失。

 

及至戰國中葉,戰爭性質改變,以權力欲為主,諸侯相爭白熱化,妄求以軍事力量統一天下,以遂一己私欲。〈鶡冠子。武靈王〉說『今世之言兵也,皆強大者必勝,小弱者必滅,是則小國之君無霸王者,而萬乘之主無破亡也。昔夏廣而湯狹,殷大而周小,越弱而吳強,此所謂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此陰經之法,夜行之道,天武之類也』。就是探討這純以軍事力量能否取勝的問題。其中所謂『陰經之法』,就是以非沖突方式達至各方面都能受益為原則,解決問題,這便是『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

 

老子說『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由老子、孫子直至莊子、鶡冠子的古代道家,都是一直以這種積極的『以人為本』非戰思想,爭取和平,為人民爭取最大利益,貫徹老子所說『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類必須駕馭各種複雜環境以求存,包括戰爭危機,就只有和諧之道。

 

近世談《孫子兵法》,以一句『不戰而屈人之兵』最普遍,尤其在上世紀92年海灣戰爭爆發時聽得最多。當時美軍大軍壓境,解決了科威特之後,長驅直進,直取巴格達。很多人都以為強大軍事力量,令對手懾服,便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這誤解實在太大,那只是『勝人者有力』而已。海灣戰爭現在已經成為歷史,但歷史後遺症仍然存在。

 

〈鶡冠子。武靈王〉說的『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此陰經之法,夜行之道,天武之類也』,現在仍然用得著。其實所謂『兵法』之『兵』,並非狹義地指武器或戰術,而是廣義地指力的較量。力除了武力外,還有智力、影響力、群眾力,如何運用這些力量致勝,就是『兵法』,所以談戰,不能不明白這些力量,以及這些力量的來源,否則一切都是枉然。〈孫子兵法。謀攻〉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其實仍然只是主守,主攻就在接續下一句『上兵伐謀』。

 

註:原文於2018-06-07登於《灼見名家》網頁,題為『從《梁寛歸天》淺談《孫子兵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