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社會一體論」與全民保障『信』文化

Spread the love

作者:曹鴻輝

《黃帝內經》談醫學談人體,其中很多文字表達方式,與道家很相似,相信是有受老子影響的,而從《道德經》與《管子》的關係,只說明老子這一套和諧理論繼承了更古老的中國文化傳統,而這套和諧理論,人體與社會是互通的。老子說『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所謂『一』,就是和諧的意思,是『陰陽調和』的結果。在於個人,『萬物得一以生』,人體調和就是養生之道。在於社會,『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社會公正,人人得以生活,是社會和諧之道。

現在經常說『天人合一』,這詞彙近世才出現,意思人言人殊。不過,若以大自然、社會、個人三者出於同一和諧原則作生存之道,且三者和諧,天地人可混為一體,相信最切合『天人合一』的意思了。

其實中國古代甚早以前,古人已從自然環境及萬物身上,觀察到有陰陽或雌雄的特性,並發展出一套『陰陽調和』和諧理論,〈黃帝內經。經水〉說『此一隅之陰陽也,所以人與天地相參也』,古人把人比於天地,並非高傲,原意只是希望天地的陰陽和諧協調互補的原理,可以應用在人身上,在於個人,期以維護個人生存,發展成為中醫理論,在於社會,期以維護社會整體生存,發展成社會和諧政治經濟理論。

〈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論理人形,列別藏府,端絡經脈,會通六合,各從其經』,人體經絡接通五藏六府,形成一個系統。天地人各自自我形成一個系統,即各自自我是一個整體,所以比之於社會,社會也是一個整體和系統。按這中國古代文化把社會比之於人體,人體運作原理與社會運作原理應該相類,那麼,從了解人體和諧之道,可以了解社會運作的和諧原理,這原理可稱為「社會一體論」。

〈管子。七法〉『有一體之治,故能出號令,明憲法矣』,管仲就以一個人的身體來比擬社會來治理,用保持身體健康的道理來比擬用『以人為本』原則治理國家。〈管子。君臣下〉『君之在國都也,若心之在身體也。道德定於上,則百姓化於下矣』。表明國家比之人體,人君為『心』乃一體之主,主理『五官』『五藏』,按〈黃帝內經。玉機真藏論〉『五藏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藏之本也』,養『胃者,五藏之本』,即是施政『以人為本』,因此『道德定於上』,履行「權力社會責任」保障「基本人權」,人民才會安於生活。此處『道德』所說的『道』是『以人為本』的『天之道』,即是保障「基本人權」,『德』即是「權力社會責任」,所以『定於上』。

傳統中醫的人體經絡系統與『陰陽調和』之理,具體細節比較複雜,但原理則較為簡單易明。中國古代把吸入體內養生的不明物質包括訊息等通稱為『氣』,養份是『氣』的一部分,人體攝入養份『氣』,養份『氣』走入消化系統『器』後,便透過經絡系統輸送至全身,讓全身每部分都得到營養,人體各部分活著,就是整個人活著,而人體各部分的活動,都由『五藏』監察,主要是監察訊息『氣』是否平衡,即是否過盛或過衰,陰陽是否平衡,及監察攝入的養份是否平均,以及監察有沒有攝入有害身體的外邪物質擾亂了『氣』的平衡,『五藏』監察所得的訊息『氣』,送交『心』來分析處理,然後跟進,若不能自我調節便會生病,便要服藥,中醫藥原理便是靠自然界中其他物種作藥材,按物料的陰陽特性來調和身體的陰陽平衡,使身體回復均衡健康。

   在於社會,人民就像人身體各部份的細胞,社會憑著每個人勞動生產獲得生活所需物資糧食等,猶如從大自然攝取養份『氣』般,生活物資走入經濟體『器』後,便透過『器制』像透過經絡一樣輸送至全社會,讓每一個人都得到營養,社會上每個人活著,就是整個社會活著,而社會各階層的活動,都由『百官』監察,主要是監察生活物資『氣』的分配是否均衡,即是否有人過多或不足,及監察生產的生活物資是否平均,以及觀察有沒有外敵入侵擾亂了正常生產運作,『百官』監察所得的訊息『氣』,送交『主』來分析處理,『主』為社會的『心』,即是透過社會的『心』,思考分析社會訊息再作處理,社會若不能憑經濟體『器』中的市場活動自我均衡調節,便會生病,即是有部分人民的生活物資攝取不足,即是有貧窮現象出現,這時便要啟動『權衡輕重』作調理手段,按『陰陽調和』原理來調理社會,讓生活物資攝取不足的那部分人民重新得到足夠供應,使社會回復均衡健康。這「社會一體論」使『萬民皆有所養』,便是中國古代政權保障萬民生活的承擔『信』。

「社會一體論」把社會比之於人體,關鍵在於『器』字。〈黃帝內經。六節藏象論〉『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現在已明白人進食食物後,在消化系統消化,化為養份,然後再把養份輸送到身體各部分,這攝入營養的部分可以理解為全身體營養的來源,所以說『倉廩之本,營之居也』,而稱為『器』。所謂『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脣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便是『器』把攝入的食物轉化為「營氣」,輸送至全身。『器』的功能是『至陰』,在於社會,亦就是「雌性領袖本色」發揮照顧社會的功能。

比擬社會時,社會的『倉廩之本,營之居也』提供給全社會營養來源,就是指經濟,所以中國古代的所謂『器』可以理解為經濟體,亦就是老子『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中所說的『器』,社會是一個整體,所以『大制不割』,不應該有階級之分,政權本著『以人為本』原則,營造「營生環境」,建立一個低下階層及所有人也得到照顧的經濟體。而『聖人』居『主』位,要發揮『心』的功能,領導『官』發揮『官』的功能,振興經濟,照顧全社會。在於社會,這個所謂『器』的經濟體,也就是讓人人可以自食其力的「營生環境」了。〈管子。乘馬〉『地者,政之本也。朝者,義之理也。市者,貨之準也。黃金者,用之量也。諸侯之地,千乘之國者,器之制也。五者其理可知也,為之有道』,這段文字所描述的,就是總合土地生產、行政管理、市場、貨幣制度、物流的一個全民照顧的經濟體『器』。

其實中國古代「社會一體論」,本來就是古代的一個天下觀,當時全天下可以比之於現代全世界,「社會一體」概念與現時全球一體化近似,但本質並不相同。「社會一體」化的社會是一個有機體,是一個整體,同時是有生命及有生命力的。至於現時的全球一體化觀念,只是近年發展出來普及世界的一個現代商業概念,只是商業行為中生產、物流、零售的整合,打破了國界的局限,無遠弗屆,僅此而已。觀念上,現時全球一體化只是從商業利益出發,沒有『以人為本』理念在其中。

阿當斯密(Adam Smith)寫《原富論》(Wealth of Nations),在〈序論及全書設計〉第一句便開宗明義便說「每一個國家每年全民的總勞動,所得到的總回報,可足以用作支付全民每年一切生活所需的必需品和便利品。這些必需品和便利品,或是本國自己生產,或是從外國進口」,原本,這本來就與管仲『以人為本』經濟理念原則一致,藉經濟運作讓全民可以賺取到金錢足夠維持生活。

可惜的是,西方並沒有「社會一體」政治經濟理念、沒有「權力社會責任」保障「基本人權」理念、沒有『陰陽調和』理念、沒有保障全體就業『信』理念、沒有『權衡輕重』調和市場極化等種種文化傳統,所以阿當斯密並沒有任何概念把市場運作中的資金流動,像血液流遍全身一樣流經社會上每一個人,而只作總數計算,貧富之間明知有差距,也不知如何處理。社會出現貧富懸殊,就是〈黃帝內經。脈度〉『五藏不和則七竅不通;六府不合則留為癰』,經濟養份或是謀生機會不能通暢地周流於社會,且逐漸積聚於部份富人手中。這是資本主義自由市場機制的一個原則性缺陷。雖然,阿當斯密曾經寫《道德情操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把社會問題訴諸良心,但是在自由市場上,商人本質上是以牟利為主,把良心問題交由政府負責,結果貧窮問題一直無法解決。

中國古代「社會一體」理念,不錯,只處於農業社會的發展中期,人民生活十分樸素,難與現今社會生活相比,但是,其中『遵道而貴德』的「權力社會責任」保障「基本人權」理念、『萬民皆有所養』的全體就業理念、『器』照顧全民的經濟體觀念以及『官』社會監察理念等等,足以值得我們現代人借鏡。而最近的「基建社會企業」新觀念,理論上正可補足自由市場缺陷,發揮這『器』與『官』以及『權衡輕重』的功能,建立現代式的「社會一體」。

其實,縱使現今科學昌明科技日新月異,人的生存價值理應不變,『萬民皆有所養』概念,亦不應有變,所謂『養』,並非光是吃飯,不勞而獲,而是要自食其力。古代農業社會,生產模式較現代簡單,工種亦不多,『萬民皆有所養』容易辦得到,歷史亦有明證。現代高新科技社會,生產方式大有改變,生產效率大大提升,但竟然取締了大量人力和工種,造成失業,製造大量窮人,這是十分荒謬的事。這是一個道德問題。

人類歷史發展過程至今,找回自由平等理念,建立共和民主制度,但是歷史發展時至今天,人權及貧窮問題仍然無法根本解決。貧窮同樣是使人失去平等自由,也算不了真正民主。現在找回中國古代『以人為本』保障人人平等享有謀生權的「社會一體」理念,找回「權力社會責任」保障「基本人權」理念,可以為現代全球一體化觀念加以充實內涵,有助解決貧窮問題。中國古代這些掩藏了數千年的『以人為本』普世價值觀,可通上下古今,放諸四海皆準。

 

註:原文於2018-02-13發表於《灼見名家》網站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