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社會企業(英文Real Infrastructure Social Enterprise,簡稱RISE)是一種社會企業的新類型,作為現時自由市場上的一種緩衝部分,彌補自由市場缺陷,在私人企業以外創設受薪工作,以確保所有人都可以工作和謀生,紓緩市場壟斷給社會帶來的緊張及負面影響。基建社會企業理念是由中國古代更古老的哲學中啟發出來。基建社會企業是與市民互動及共存,基建社會企業的生存,與市民的生存息息相關。
基建社會企業與一般的社會企業不同,基建社會企業足夠大,提供職位多,並以全民就業為目標,而且多間基建社會企業可以聯合起來發揮更大的效用。基建社會企業與NGO不同,是盈利性的,運作與一般企業無異。是基建社會企業的社會共存性與巨大盈利潛力足使她可以存在。基建社會企業的設立,就是作為用市場手段來調節市場壟斷的工具。基建社會企業的本質,就是在一個地方,扶助當地人創立自己的業務,振興當地的經濟,利益回歸社會。基建社會企業是老子提出『無天下而為之』的運作模式,基建社會企業不屬於運作權力架構或任何人所擁有。
現時經濟上,自由市場運作,以私人企業為主。私人企業是沒有責任提供過多職位來使全民就業。這正是現時自由市場觀念的一個漏洞,這違反了基本人權中的謀生權保障,亦因此而造成失業及貧窮。很多人都承認現時自由市場存在著結構性問題,可惜仍然還沒有人能夠提出解決方法。基建社會企業正好可以彌補這漏洞,並且在現有自由市場基礎上進一步加以改善,使其無壟斷,建立一個無壟斷自由市場。基建社會企業的設立,就是作為用市場手段來調節市場壟斷的工具。基建社會企業的本質,就是在一個地方,扶助當地人創立自己的業務,振興當地的經濟,利益歸當地所有。
基建社會企業還有一個市場的均衡者的角色。1. 基建社會企業是盈利性的,但所有盈利都會回流社會。2. 基建社會企業設立一個市場平台照顧一般企業。3. 基建社會企業會觀察謀生狀況,有若身體免疫系統,有病便作出反應。基建社會企業盈利不只流回本地社會,還會流向其他有需要的地方,與當地的基建社會企業互動。基建社會企業所看見的是一個無國界的人類社會,有若一個人體,基建社會企業建立了一個形勢,使資金像血液一樣自然地循環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由建立每一個地方的本土經濟起,還原每一個人的謀生權。每一個人都可以謀生及生活,便難以再有戰亂的理由。
基建社會企業有其社會責任角色,它是盈利性的,但所有盈利都會回流社會。亦由於基建社會企業有其社會角色,它的籌建工作及營運行政組織及架構在進行和成立前,最好得到社會共識及社會認受性。同時,一切運作都是公開和合理的。基建社會企業需要政府配合及政策支持,然而,基建社會企業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必然得到社會廣泛支持,促使政府制訂政策配合合作,但基建社會企業不屬於政府架構之內。期望社會能夠達成共識,認同權力社會責任,並敦促政府日後能以立法形式履行其權力社會責任。
謀生權是基本人權的一部分。讓人權認識自己的基本人權非常重要,當所有人都知道,保障基本人權的訴求便不會再被忽視。此時,這訴求就會形成力量。
基建社會企業的幾重形式
1. 絕處逢生計劃
3. 企業護育理念(若水市場) (Business Nursery)
4. 企業孵化成長輸送管(若水市場) (Enterprise Bearing Pipeline)
5. 有償義工計劃
成立基建社會企業
最容易起動建立基建社會企業的是旅遊業,可以參考香港的「絕處逢生計劃」。
每個地方都有其地方文化特色、傳統文化特色、傳統節慶特色、地理環境特色等,很多地方發展旅遊業都以這些特色作招徠,但都很零碎。事實上,傳統地方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都會因應一些地理或生活習性而形成一個網絡結構,這網絡結構點與點之間有一種親和力互相吸引,可以形成一個人流循環系統,帶出一種協同效應,在協同效應下再加整體強吸引力。而其中一些重要特色可以發展成為重點旅遊點,作為『心臟』,帶引遊客周遊整個地方,帶動各小區的本土經濟。整個理念是由創意啟動,整個結構可以讓地方文化特色、傳統文化特色、傳統節慶特色、地理環境特色等提供無限的創意空間,創作出多種新穎文化娛樂項目和商品。每個地方的文化特色網絡都有各自的特色,增加旅遊的趣味。整個網絡結構及其中一些重點新發展項目就可以創立一基建社會企業,發展旅遊業。
若有些地方的旅遊資源不足,可以由建立普通產業孕育及市場營造平台開始,建立普通產業孕育及市場營造平台可以先以活化內需市場開始,而平台可以促進各種本地文化特色強化,藉此建立旅遊業,吸引外來人士。為甚麼強調旅遊業?因為旅遊業是最容易創造出大量職位,連帶加強娛樂事業、消費品市場及小商品生產和零售業,在高新科技危及舊經濟及傳統職位的時代,加強旅遊業可以作為高新科技發展的經濟緩衝。
基建社會企業的業務並不定形,除已建意之外,可以有多方面的探索,例如開放原始碼平台,現時只作為一個共享平台,很多軟件工程師利用這共享資源開發自己的軟件產品,但市場推廣力非常弱。原始碼共享平台可以發展成一基建社會企業,以社會品牌來協助新軟件產品在市場上成長立足。其他如供水、電力、菜市場、銀行、環境清理、房屋等,都可以有基建社會企業存在。
基建社會企業雖以企業形式存在,但本身對各行各業並不構成競爭,基建社會企業孕育出企業來並非干擾市場,只是建構出一個更自由的市場,化解財權壓倒一切的壟斷。有了基建社會企業的創業保育平台,讓市場競爭回復到以品質取勝,而並非以財力取勝。屆時的市場競爭,由品質高低來取決,不再是財雄勢大便壓倒一切。人生不是一場遊戲。如果我們同意生存是人權的一部分,那麼便要重新思考競爭所為何事,不如尊重所有人的生存,倒來得更有意義。
社會共享基金
基建社會企業的純利,將會全撥入一社會共享基金或分類基金戶口內,用作支持GAME、PVS及RISE無間的運作。RISE擺開慈善和社會福利的概念,只本著自由平等精神支持人人能夠回復自立。
社會功能投資
雖然基建社會企業有其社會責任角色,同時基建社會企業亦是純商業性。它有本身兩層業務之餘,同時亦在普通產業孕育及市場營造平台支持新小企業。基建社會企業可以用社會功能債券(Social Impact Bond)形式融資,為投資者提供投資選擇,在原有投資市場外,多了一條具社會功能的新投資渠道,並可以作為以市場手段來調節金融市場的工具。基建社會企業的本質只是協助當地人建立自己生意振興本土經濟,不像其他外資投資旨在藉商機賺取本地人的錢,當然,投資者藉投資工具本身亦會有合理的回報。
貧窮狀況觀察
基建社會企業的願景是希望每人人人都可以謀生,能夠自立。事實上,謀生不獨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責任。貧窮即是謀生權受到剝奪而無法謀生所致。謀生狀況觀察,不是停留於觀望或調查,基建社會企業還會作出反應,用市場手段來還原一個良好營生環境,使人人可以謀生。這種謀生狀況觀察,有如古代的『官道』。
公平貿易平台
平台上有充裕空間可讓細小企業自然生存、自然競爭及自然淘汰,不會因大企業壟斷而喪失生存空間。讓有本事的人都可以自由發展的機會。
貧富平準平台
貧窮地區的產品會通過平台,走到世界其他地方,提升出口量。同時,平台上的營銷利潤分成,重新再作合理分配,讓以前少得了的可以多取一些,最後取得自然平衡。合理的付出應該可以得到合理的回報,合理工作時間,應該可以賺取當地基本生活所需的生活必需品。又正因為這是一個營銷平台,亦自會為各地做宣傳,及互相交流訊息。
道德品牌
基建社會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及誠信,將會建立起道德品牌,帶出品牌效應,連同優質品牌效應,足夠可讓平台在社會上立足。在平台上成長的企業,亦將會一同分享這品牌效應。平台以外的企業,認同及遵守基建社會企業的一套企業社會責任守則,也可分享這品牌效應。
優質品牌
平台通過選拔優秀,來扶育有能之士發展企業,所以提供的都是優秀產品,藉以建立消費者的信心。平台上的產品都會以優質實用耐用為主,平台有助這些優良產品建立名牌,但不會以貴價為取向,因為平台會不斷的製造名牌。
保育文化保護環境
基建社會企業的發展,著重保育文化保護環境所帶來的商機,藉此不再因城市化及現代化發展而把文化給剷除掉,亦難以受外來文化所取締。同時,本著人類生存的責任,還可以清理主權力不能及的環境問題。每個地方都有值得本地人珍惜和自豪的本土文化,讓本地人帶來歸屬感。
減輕社會福利負擔及稅務負擔
除了老弱病等沒謀生能力的人外,當所有有能力的人都能夠謀生,倚賴社會福利的人會大減,大大減輕社會福利負擔,減輕由政府承擔的社會成本。同時,因為社會平衡,很多服務可以從市場上獲得,政府架構及政府支出都會大減,同時,經濟前景由市場自我完善,政府備用儲蓄亦會大減,可以預見屆時人人的稅務會大為減輕。政府支出只會集中在基建發展及完全承擔照顧老弱病等的社會責任上。